朱炯:其他项目经验不能照搬到足球上忽视规律光苦光累没用

在日前接受《东方体育日报》采访时,上海足球名宿朱炯回顾了自己此前的执教生涯。

中甲和国字号球队邀约

去了,或许履历上更好看些,但如果无法按照我的思路去建队,我是不愿意的,因为那不可能达成我的目标。现在脾气是比以前小了,但有些东西要我彻底改变还是不太可能。

当年执教南昌衡源

在南昌的三年里,我们相比其他很多球队称得上是一穷二白,但第一年就冲超成功了,那一年投了3000万,最多的一年投了6000万,那几年恒大等一些球队的投入都超过6亿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在场上和对手掰掰手腕。为什么?就是因为整个球队理念一致。

从厨师到队医,都是我找的人,厨师也是我从上海的宾馆请过去做西餐的,投资人完全信任我。对我来说,可能就需要这样的平台,按照统一的理念,慢慢去干,这样可以出点人,慢慢成绩也能有起色。

谈中国足球现状

中国足球就是这样,总是很极端,这是一种市场不够成熟的体现,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少有人在做规律的事、合理的事情。在大家都不怎么投入的时候,恒大组成了国家队配置,不断进人不断投入,那个时候中甲球员动辄都要几千万,他们把中超的天花板(市场)拉高了。

如果你要去竞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像他们一样去投入,正是在这种趋势之下,很多俱乐部的路越走越窄,直到无以为继。现在,大家发现这种模式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广州队)又出台了60万顶薪的标准,如果这一套模式出效果,马上又会有人去效仿。恒大足球在竞技层面取得过成功,但其示范效应不都是正面的、积极的。

谈到上海申鑫

球队回到上海的第一年,金山主场场均1.5万名观众,俱乐部几千万的投入,也能获得很好效果。广告赞助、门票收入,情况好一点如果还能有中超(公司)分红的话,俱乐部完全可以生存下来。如果这个模式成功了,将成为许多中小规模俱乐部赖以生存的范本,联赛和俱乐部才会慢慢健康起来。同样的,这种氛围之下,孩子们也会越来越愿意踢球。

对职业联赛的看法

职业联赛搞了快30年,很可惜我们没有把一些积极的东西积累起来,很少能有一家俱乐部去展示一条合适的道路,这是我觉得最可惜的事情。 相反,我们一直在夺人眼球,中国足球被骂得最多,可还是没人能按照规律办事。这是一项需要长周期的工程,如同一个球员,从小踢球踢到职业需要十几年。同样的道理,一家俱乐部要变得稳定成熟,起码也要三五年,遗憾的是,没人愿意耐心经历过程。

谈到李铁执教的那支国足

我现在不会像他一样了,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李铁是有个性的教练,他很能钻研,他的球队有自己的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教练痕迹,他会要求队员如何去踢比赛,从比赛到训练都是如此。

可能是对比赛的判断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是有自己想法的,希望通过抢开局试着率先打开局面,这样队员们在心理上就不怵对手了,可惜球队实力摆在那里,这样的策略没有成功。身体能力上的差距使得比赛在二三十分钟后,我们就很难进行施压,反而是对手一打一个。

只要能控制比赛了,队员就不会慌,结果一般也不会太差。到了12强后,比赛又完全不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和日本的比赛踢个12分钟后就能看出,这比赛很难有机会,因为我们失去了节奏。前20分钟比赛里,在武磊、艾克森们要在本方30米区域冲刺着去防守,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无法形成反击了。我们失去了对比赛的控制,这不是李铁的问题,这是整支球队实力决定的。

国足不敌越南

明显能感觉到,前后场行动力和想法都不一致了……

谈到联赛环境

联赛这个环境,大家没有期待,球员整天考虑工资能不能拿到,这种心态下,很难把注意力放在足球上。 中国足球前十几年在影响力方面到了一定高度,当投入和人才无法衔接上时,自然就要回落了。就和股票一样,亏钱之后更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支持。如果青训还是像现在这样没有人才涌现,也没有投资,那么中国足球就要一直在谷底徘徊,除非你有质的改变。

自己对国外青训的看法

他们的计划中没有专项技术训练,甚至没有身体训练,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巴塞罗那当地,能够去到类似机构训练的孩子,其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不错的条件,那些无法跟上节奏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被淘汰了,教练只要进行挑选就行。

这就好比我们在教育层面的内卷,能够进入名校的一定是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实力。对西班牙的那些青训球员来说,技术不行会自己练,身体不行就去健身房,运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家长会带孩子踢球吗?不会。但是会带孩子们去学奥数,学很多东西,不说足球,连普通的体育锻炼都很少。学校里的体育课说不上就不上,长此以往,技术方面没有训练,身体能力得不到提升,青训自然很难出效果。

阿曼已经有专业的足球学院了,越南的这批队员在一起很多年了,他们曾经师从阿森纳足校教练的专业指导……输给他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足球在中国的处境

学习可以让孩子有傍身能力,踢球能吗?以前可以搏个几千万工资,现在没有了。现在围绕足球,社会上包括学校里开设了许多课外学习班,问题是有没有合适的青训教练?这就和考高中、考大学一样,为什么大家挤破脑袋想去好学校,就是因为有相对好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足球通过这样硬套的方式营造一个足球人口数字表象,这样的环境怎么出人才?

竞争的环境不一样,甚至女足与男足的职业环境也不一样,足球想要登上领奖台的难度是其他项目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不可能照搬到足球上。不去尊重科学规律,光苦、光累是没有用的。 中国足球不是没有基础和土壤,现在大家的条件更好了,孩子们从小就有足球鞋穿,我们那个时候16岁之前都还没有正儿八经的足球鞋,这种外部环境之下,更应该按照规律,很心平气和地去做事。

联赛的未来

现在欠薪的问题这么大,根基也有了动摇,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足球不是大家趋之若鹜想要去做的事情,这种氛围要想重新升温,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代年轻人注重个人感受。

谈到儿子这代人

儿子现在1米83了,比我高很多,现在读高二了……我太太就是老师,我们会给他建议,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这一代人的想法和我们不同,我们那个时候更传统,踢球就好好训练,在家听父母话,到了年纪就成家。

现在的孩子不光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还会接收社会上那么多信息,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不会去考虑旁人的目光。踢球的孩子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换种思维去交流。

准备中考那年,除了自选的物理以外,其他小三门他就不怎么花时间了,哪怕多个一两分让卷面能好看些,也不愿去多努力一步,他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后来选择学校也是,同时有几个提前面试的机会摆在面前,他选了自己最想去的那个学校,结果他成功了。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