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盘点职业化之后的10个重大举措 哪个影响最深?

TOP 10 俱乐部改名政策



时间:2020年
效果:0.5

中超俱乐部改名政策,目的是让球队名称中性化,因此不得出现赞助商名称,这样可以使俱乐部股权分配更加平均。此举为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号召,俱乐部纷纷响应。而对于球迷而言,这一改革影响的是俱乐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足球竞技领域和成绩方面没有什么影响,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TOP 9 不准俱乐部引进外籍门将



时间:2000年
效果:0.5

中国足球联赛禁止使用外籍门将的禁令已经实施了20余年,并且仍在延续。其结果是金元时代的确门将球员都没办法来中超养老淘金,像其他位置的球员一样赚大钱,但是对于本土球员的影响呢?似乎也没看到什么积极因素。江津,刘云飞,杨智,宗垒,王大雷,颜骏凌,刘殿座……一批批门将时而都有过精彩表现,但是却没有一个因为这项禁令获利,登陆更高水平联赛,产生质的飞跃。

TOP 8 联赛U23, U21政策大力扶持青训



时间:2018年
效果:0.5

2018年,中超联赛推出了U23,U21政策,其目的旨在让U23球员踢上比赛,U21球员有机会与一线队合练。事实证明这是一项拔苗助长之举。初衷是好的,奈何中国的大部分青训球员没有在顶级联赛提上主力的能力。最终这一政策取得的效果是:很多球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用空余换人名额,毫无意义地将U23球员换上或换下,完成指标。

TOP 7 国青队打中乙



时间:2020年
效果:1

2020疫情来袭,国字号球队纷纷没有了比赛。这时足协突发奇想,让国青队参加到中乙联赛当中,反正都是集中性的赛会制比赛,不必奔波劳碌。确实国青队因此踢上了比赛,但是效果如何有待考证。2年过去了,这支球队里没有走出哪位令人眼前一亮的球员,在迪拜参加杯赛的国青队中,也基本没有当年踢中乙这支球队的成员。

TOP 6 中国足球职业化



时间:1992年
效果:2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划开界限的分水岭出现在1992年。从举国体制变成职业化,象征着中国足球开始与世界同步,尽管这时欧洲很多球队已经成立了接近100年。

开始是积极的,甲A时代吸引了很多球迷,国家队在2001年也十分给力地闯入了世界杯。但后来随着中超金元足球风气的弥漫,球员们发现不努力也能拿高薪,大牌球星发现来中国出工不出力就能赚更多钱……因此中国的足球水平越来越差,虽然都是输球被淘汰,但原本高洪波的国足还能打出些进攻配合,今天变成了李霄鹏带队满场横传回传,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效果,开始变得似乎还不如举国体制。最大的弊端是在这种生态下,小球员想要练足球,必须家里有足够的现金流才得以支撑。

有人说足球强国都没有举国体制的,都是职业化发展,但是对于中国的职业化发展来说,足球强国的职业化发展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TOP 5 归化外籍国脚



时间:2020年
效果:2

鉴于其他国家有过这种成功案例,中国也开始参考和模仿。意大利靠归化的若日尼奥,托洛伊和埃默森拿到了2020欧洲杯,但是中国的归化球员却成为了笑话。

埃尔克森在归化之后,作为中超第一球星,来到国足之后的状态远不如联赛;阿兰作为世界足坛上演帽子戏法次数第17多的球员,却被李铁安排苦坐冷板凳;布朗宁作为首发中卫,能力一般;费尔南迪尼奥和高拉特成为了最大的笑话,两人因种种原因从未代表国足出场;而年龄最大的阿洛伊西奥成为了最大的宝藏,他的态度和作用倒确实是很明显。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卡塔尔世预赛12强赛最后两场,中国以归化球员赶不上体测为由,将他们全部排除在名单之外。这样花重金归化球员还有什么意义呢?别忘了,还有李可,侯永永等多名归化球员已经阔别国足不知多久,或者根本没入选过国家队。

TOP 4 组建中冠联赛



时间:2018年
效果:3

中冠联赛的前身是中国业余联赛,该赛事是中国足坛水平最低,持续时间最短的联赛。原本的这个联赛都是票友来参加,比赛水平可想而知。在更名中冠之后,组织变得更加有结构性,赛事规章制度也得以完善,一些职业球员的加入,与草根球员一起训练比赛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在对接中乙采取升降级制度之后,让更多球员有了实现职业梦想的机会。虽然对顶级联赛和中国足球水平帮助不大,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TOP 3 限薪令



时间:2020年
效果:4

TOP 6 里面职业化带来的那些消极影响,足协已经不能视而不见了。于是,在2020年底足协下发了史上最严的限薪令!此举一出,震动海内外体育媒体。这样就意味着金元时期那些拿高薪的大牌球星再也赚不到那么多钱,于是开始了大批球星离开中国的浪潮。今天马赛的巴坎布,贝西克塔斯的特谢拉等等,他们在中国赚大钱的日子,未来已经难以有人可以复制了。

同时,中国足协对于那些赚大钱不办事的本土球员也采取严格限薪,虽然此举引起了球员们的不满,但是老百姓阶层对此感到极度舒适:虽然可能球员踢得不好还会延续,但他们穿金戴银不办事的日子已经快结束了。

TOP 2 高薪聘请外教



时间:21世纪
效果:4

大部分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一件事:因为作者在地方足协有过工作经历,可以肯定中国足协聘请的外教绝不只是你所看到的国足教练组成员那么几个人。中国足协其实在提高水平方面煞费苦心,从欧美聘请的外教已经非常多了。有些人是青训总监,有些人是基层教练,有些人负责体能,有些人负责其它事务,这些教练星罗棋布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足球领域。

即便是基层的外教,月薪也能达到5万人民币,这是作者可以证明的事实,更不要说国字号球队的教练员了。所以中国足协聘请外教一事上面可谓花费了重金,如果说一点效果没有那根本不可能,至少要比归化球员和U23政策有用得多。

中国足球基础差的原因,在于公众对于足球的认知比较错误。至今仍然有很多球盲老百姓认为足球就只要有体能,有肌肉就能踢好,而基层教练也对于无球球员的指导,自由人的使用概念模糊不清。外教的引进,可以带来西方对于足球的正确认知和新的训练方法,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TOP 1 留学巴西



时间:1992年
效果:6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中国足球历史上最正确的举措,没有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足协带领一干教练和球员留学巴西,不同于今天一些中资俱乐部为了商业利益而签下中国球员,更不同于脑满肠肥的富二代自费留学出国混日子,当时那批人是真正为了足球而前往桑巴王国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年的李铁,郝伟,郑斌,李玮锋都走上了教练岗位,主帅朱广沪虽然带国足时期成绩不佳,但是独创的“朱广沪角球”名震世界足坛,现在中国足球已经基本难以看到如此有创意的一幕了。

这些灵感,以及后来走上教练岗位的球员们对于足球的认知,恐怕都与那次巴西留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