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房子那一套 为什么在造车上行不通?

如果把造车项目比作十月怀胎,你问我恒大汽车这个孩子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不该怀,我的答案是该怀。但一出生就进ICU,错的显然不是孩子,而是这个妈妈,可以说虽然花了大把大把的钱,做妈妈的许家印却从没对这个孩子上过心。

如果上梁歪了,底下的投入度就不要去奢望了,所有人的出工不出力,叠加又叠加,终于造成了今天的后果。

曾经在地产行业风光无限的恒大模式,以同样的模式进军汽车行业,为什么却没有走通这条路呢?

什么是汽车行业的“恒大模式”?

9月16日恒驰5在天津工厂正式量产,这是恒大汽车的“重要”时刻。犹记得7月7日恒驰5公布预售价的发布会,以及更早的3月2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动员大会上那句“大干三个月,实现恒驰5量产”,期间不断传出恒大汽车进度暂停的消息。

上目录、预售、量产,总算熬到正式上市环节,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再次联想起恒大汽车成立之初许老板的那句豪言壮语“恒大汽车2025年产能100万辆/年,2035年产能500万辆/年”。

可以说,恒大汽车自成立伊始就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作为一家背靠地产起家的车企,恒大汽车在产品、技术上都是白纸一张,但在当年的恒驰品牌发布会上,恒大汽车却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能源汽车,从恒驰1到恒驰6,从轿车到SUV、MPV车型,覆盖A级到D级。

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更是9款恒驰车型齐亮相,同样是从轿车到SUV、MPV车型,覆盖A级到D级。恒大汽车官方表示,首发的9款车型覆盖全球95%的豪华汽车细分市场。一口气首发亮相9款车型,即便全是概念车,在全球汽车史上也是前无古人了,这顿操作真可谓“猛如虎”,不论产品怎么样,势气是妥妥地打出来了,就像打太极,内功有没有先不说,动作是比划得行云流水。

而且相比宝能的扣扣嗖嗖,光动嘴皮不掏钱包,恒大汽车可是几十亿几百亿的真金白银砸进了造车项目。在贾会计的法拉第未来项目上折戟整车收购后,恒大汽车一言不合就拍支票,就像许家印当年在恒驰品牌发布会上说的恒大汽车造车模式“十五字箴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恒大汽车 “把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过来,买不过来的就全方面合作”,句句都让汽车界惊掉下巴,不知道的还以为造车有钱就行,像过家家一样简单。

恒大选择造车不算意料之外,地产行业的生命周期走到了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这么大体量的集团,恒大必须要选择一个坡长雪厚体量足够大,而且入围门槛不低但又不要过高的产业赛道来支撑自己的运转。汽车行业无疑是他能想到的最好选择。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门槛但又不像医药行业门槛那么高,而且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局时期,传统主机厂都在艰难转型,有希望转型活下来的车企又很少,大家都是站在从零开始的新起点上,这时进入可谓是选对了一个好时机。

恒大汽车为了在汽车行业“换道超车”也是铆足了力气,在“十五字箴言”的指导下,恒大通过一系列操作,搭起了一个造车的架子,涵盖了造车所需的方方面面:核心技术领域、工程技术领域、造型技术领域、零部件供应链领域、生产制造领域、产品规划领域,可谓面面俱到,至今已经投入了几百亿。

付出了那么多,恒大汽车的成果如何呢?就目前来说,恒大汽车确实花钱买了不少东西,具备了初步造车的能力,但恒驰1到9里面也只有恒驰5一款车基本跑通了生产环节,其他八款车的相同节点仍遥遥无期。

其实从恒大宣布要进军汽车行业造车的那天起,很多人心头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一个搞房地产的真的可以造好车吗?或者,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问法,恒大汽车想要造好车吗?

在目前的投入上来看,恒大汽车可谓拿出了“武林盟主,舍我其谁”的架势,一如当年恒大足球刚起步那会一样,但是仅仅是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能造好车吗?恒大足球昔日何等光鲜,现在还不是说散就散。

当前正处新能源汽车井喷前夜,加上国家还在下血本扶持,如此“钱景”诱惑之下,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有能力“插一脚”的都想来分一杯羹,可是谁都有能力轻松喝下这杯羹吗?

钱不是问题,组织才是

恒大有钱有资源,又没有传统主机厂燃油车资产上的巨大包袱,可以说恒大汽车有一手好牌,但是就目前来说,我觉得恒大汽车一手好牌没打好,现阶段也很难取得成功。

恒大汽车的困局,不是因为恒驰5的产品不行,也不是因为恒大这个来自地产行业的品牌不行,亦不是因为他与地产联动的体验店渠道模式不行,更不是他关系型人海战术搞地推的营销传播不行。核心在于组织:恒大汽车往日在组织管理上有多坑爹,今日就有多惨。

原因很简单,组织管理的第一条法则就是领导者参与。恒大汽车出钱出力但没出心,这世上任何一次成功都不可能是完全靠简单的砸钱侥幸得来的,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是需要从创始人开始到每一位员工都付出全身心力、堵上全部身家才能使它茁壮成长起来,这种聚焦与接力,从企业精神到组织机制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

比如沃尔沃下定决心搭建直营渠道,是从全球董事长李书福开始到亚太区总裁袁小林再到大中华区总裁钦培吉的最高层,从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以及中间绝不开倒车、绝不放弃的意志,让管理层和执行团队一起生成了最强大的合力,最终才让直营牵引起了分销体系的内部变革。

反观现在的恒大汽车,缺的恰恰就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参与度。

上台唱造车这场戏的主角,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职业经理人,耍耍花枪,走两下小碎步,过过面子功夫还行,但显然做不了整合人心的事情。恒大汽车始终缺少一位“创始人”级企业家来收敛住心神,带领前期靠利益聚拢的“杂牌军”稳稳走下去,把队伍建设做好,把散兵游勇逐步变成一支“铁军”,就像王传福于比亚迪,李斌于蔚来,李想于理想,何小鹏于小鹏等等。

一个企业的灵魂人物于公司发展的意义不用过多赘述,他的关注度、投入度所带来的上行下效,最后是走向层层衰减还是走向层层强化,不说想必大家也懂。

全球范围内,企业的主业发生过变更的,从非汽车转向汽车,有以前造织布机的改道来造汽车,有造飞机的转行造汽车,最终获得成功的大有人在。但从没见过恒大汽车和许家印这么“不上心”的,恒大汽车的身是“汽车身”,但心却不是“汽车心”,还是“地产心”,只想让汽车行业扮演地产行业的救世主,最终只能是斥巨资打造了一身闪闪发光的样子货行头,搭了一台巨奢华的空戏台,成了一场职业经理人上下其手、分食盛宴大餐的狂欢。

写在最后

恒大汽车造势大于造车,没有汽车,只有“横”和“大”。但凡许家印在造车上多花几分心思,恒大汽车就不会沦为目前这样。他过于低估了地产转向汽车所需要耗费的精力,还以为像买个恒大冰泉一样,假手于人就好。恒大汽车的破冰之旅,从一开始,许家印就处在错误的认知中,这不是多元化,这是主业转赛道,就像长征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造车这活要想干好就得自己负重砥砺前行。

但,最让人痛惜的是,许家印和恒大汽车的钱其实都是借贷银行的钱,最后为这个烂摊子擦屁股、兜底的是国家和全体的纳税人。

作者简介:方盼盼,来自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