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伴随着伟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百废待兴的共和国,迈开步子向前走的关键,立足于人,这让国家对发展高等教育万分热切与急迫。
由此,一批与国同龄的高校应召而来,诞生于朝霞初升之时,扎根于祖国大地之中,为国家图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社会育人才。
穿越雷雨和风暴,它们与新中国一起,跨入了如今海晏河清的盛世繁华。
73年以来,一轮红日始终在东方升起。
碧血丹心 保家卫国
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
1949年,在这个注定改写历史的年份,新中国的成立,也注定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布局。
成立之初,内忧外患的新中国,赖以生存的保障是强悍的军事实力。但刚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将士,肩上的武器尚未实现国产化。军事院校的发展,刻不容缓。
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应运而生,这是海军第一所正规高等学府,迄今为止,已为海军培养了近十万名高素质军事人才,近百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为了“海军军官的摇篮”。
图 | 海军工程大学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正式成立,如今80%以上的现役水面舰艇舰长都毕业于该学院,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校”。
图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不仅如此,同年建立的“我军面向东南沿海的重要卫勤力量”的海军军医大学、“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南昌陆军学院、肩负后勤运输希望的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共同撑起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新中国武装力量。
此呼彼应 风雨同舟
军强方能国安,在坚强的国家力量下,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年成立的高校责无旁贷地担当着“服务于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的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这所共产党面向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致力于为国家工业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大工,激励着无数学子投身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图 | 大连理工大学
发展经济建设,除了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的还有经济管理人才。新中国成立的46天后,在殷切期盼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前身——华北税务学校诞生于中南海旁。建校后的短短几年,学校就培养了数千名财经管理干部,巩固着风雨飘摇中的国民经济。
图 | 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迷雾中摸索的共和国,能借鉴的唯有苏联。俄语,这个连接两国的沟通桥梁,显得至关重要。“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迅速建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外语工作为宗旨,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外语翻译人才。
图 | 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一年,更多的高校重任在肩。
东北电力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在马背上诞生的石河子大学,拉开了新疆军垦高等教育事业的序幕;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从国际关系学院开始走向世界;延边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树立了中国民族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中央音乐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为众多学子搭建了创造“美”的摇篮。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它们的血脉融进了共和国的流金岁月,它们的命运历经着大时代的澎湃洪涛。
栋梁之材 卓尔不群
高等教育,意在发展。从雪白的起跑线出发的高校,秉承着一脉相承的自强不息,不断充盈着自身的发展内涵。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中,共有7所与国同龄的高校榜上有名。
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入围A类院校,在第二轮“双一流”中手握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项一流学科,成为高校中的佼佼者。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国同龄的高校向祖国献上了出类拔萃的答卷。
大连理工大学以7个A类学科、12个ESI全球排名1%学科、4个ESI全球排名1‰学科,成为支撑教育兴国的中流砥柱。
拥有A+学科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海军军医大学,入选A类学科的海军工程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共同构筑着浩瀚无垠的五角星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2020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得奖单位中,大连理工大学斩获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居于全国高校前三,实力诠释着科教兴国的注解。
沧海桑田 春华秋实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高校,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线索与注脚,从它们身上,可以清晰看到中国高教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
从1949年仅有0.26%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21年的57.8%,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精英化”到“普及化”的跨越式发展。
从全面仿苏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2022年9月公布的ESI高校综合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385所高校上榜。我国高等教育弯道超车,走出了一条内涵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而开垦这条路的重要力量,正是这些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学府。
七十载沧海桑田,七十载春华秋实。
1949,赋予了这些高校独特的意义,成为了它们生命中永远的标识与序号。
2022,红旗漫卷,江山如画。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