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观点的一则消息,华夏幸福于8月18日刚刚成立的代建公司——北京幸福安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在9月14日就成功接到了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中标沈阳市苏家屯区HD项目,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而所谓“HD”就是恒大,项目就是沈阳恒大文旅城,谁能想到现实世界的故事是这么演的,早暴雷的早脱身,一转身就开始吃起了晚暴雷的“肉”。这件事还颇有些示范效应,在各地“保交楼”的房地产纾困运动中,终究还是需要一批信得过的专业房地产公司来擦前任的屁股,没有谁比“死”过一次的人更懂“生”的可贵,把这活交给这样的内行来干,没毛病。
华夏幸福当然不是个例,甚至都算不上先例。比它更早开始“接盘”的是更早暴雷的万达,曾经被别人瓜分切肉的万达在彻底的“弃重转轻”之后早就开始强势复出,近一年来不仅强势接管众多房企的商业项目经营权,而且摇身一变成了没落商场的拯救者,在这“寒气传递到每个人”的当下有如救命的白马骑士,不要太受欢迎。时至今日,恐怕才能读懂王健林说过的“干住宅是小学生,干商业必须研究生”,原来的老板恨不得越没有学历越厉害,研究生都是给小学生打工的,而只有小学生那套玩不转了,研究生们才有机会凭本事吃饭。
比万达更早“出事”的大房企应该说是绿城,那一场赌局最终出局者是业内公认的产品主义者宋卫平,被接盘过几次的绿城早已不是老宋的绿城,不过那次危机却逼的老宋团队走出了一个蓝城,同时也激发了绿城本身的代建业务,这才发现“会做好房子的”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就是别人请你来玩,就如同原来的大工匠,凭手艺吃饭。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加入代建阵营,比如朗诗、龙湖、旭辉等,共同的特点是母体以专业能力见长,而且当下相对安全,可以家世清白的出现在政府的选址清单中,成为可信赖的代操盘人。
说来巧合,早上正好看到一位朋友在分享昨晚王志纲对话俞敏洪的论点“房地产产品时代已经彻底结束,现在是内容时代的崛起”,然后就看到另外一位朋友的点评“别扯淡了,大部分房企连基本的产品品质都做不好,空谈什么内容时代就是和大谈特谈情怀的罗胖一样,其实属于骗子范畴”。他们之中有谁说错了吗?我想倒也未必,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自然是不同的看见,最要命的是基本功都不扎实的就想着去跑去颠覆的,自然就容易踩坑,断送了卿卿性命。
我上周请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市场专委会亚太委员的王玮博士来佰仕慧资管课堂讲了一期课,我自己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澄清了对商业地产的很多疑问,比如“商业地产明明已经明显过剩,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前赴后继,还越做越大,越来越下沉?”;比如“实体商业今天出现的经营困难是不是因为电商和疫情的双重打击?”;比如“商业地产要做大做强是否必须得规模化?而规模化的前提是否一定是标准化?而标准化的结果是不是就是千店一面?而为了解决人们的审美疲劳,是否就只能加场景、加文化、加内容、加活动、加私域运营?”王老师的答案从一开始就给出了: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正态分布而是遵从二八法则的真态分布,只有做成最好的商业才可以享受质量带来的指数性增长,大多以规模取胜的商业实际上就是无效供给,与其说是疫情和电商带来的冲击,不如说是就没有把劲使对地方,商业的本质始终都是“吃、穿、用”的消费之所,不能把零售做好其他花里胡哨的做的再热闹也不过就是一时的新鲜,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既然渡劫的结果已经看的很明白了,小学生们终究是要去好好学习,靠资源吃饭的那条路已经给你堵的死死的,那就只剩下凭本事靠手艺吃饭的一条路了,该考研的还得考研,还别想偷懒,要学就得正经学出点名堂,不然还是混在人群中卷来卷去!这也是郁亮所说微光的意思,万科为何被“野蛮人”几度敲门都没事?为何不必经历被外力挤破去脓的过程?大概就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打工心态,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未雨绸缪。能真正抗周期的,不就是得靠这样的韧性!
真心期望会有更多的“华夏幸福”们早日脱身,早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涅槃归来重新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专业公司。那样的话,中国房地产也就真的渡劫了,可以一起展望更美好的明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