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的比赛方针贯穿始终,给予前场明星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尝试各种方式去威胁球门,不断换上中前场球员延续既定策略……斯托伊科维奇没有因出线生死战的压力而改变自我,加强版富力用热血的攻势足球为本次世界杯小组阶段比赛划上了句号。
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生死战没理由退缩
凭借高大中场和前锋群带来的骇人冲击力,塞尔维亚在斯托伊科维奇任内主打攻势足球,力压葡萄牙拿下欧洲区直接出线名额。这种以我为主的激进打法有利于明星攻击手发挥,便于在强弱分明的世预赛阶段抢分,到了世界杯舞台就显得欲速则不达。
首战面对高一档对手的巴西,斯托伊科维奇还能放低姿态,在防守端做出一些针对性部署。次战对垒已在世界杯上遭遇8连败的喀麦隆,塞尔维亚完全放飞了自我,靠前围绕中锋作战的打法导致中后场结构松散,计划内的三分被替补出场的阿布巴卡尔夺走。生死战面对以防守顽强著称的瑞士,斯托伊科维奇和弟子们自然没有保守的理由,充满攻击性的3412阵型是彰显这支球队风格的最佳载体。
二、前场群星难成合力,换人调整槽点多多
三名攻击手留驻前场,两名边翼卫回防力度有限,塞尔维亚在进攻中的投入很大。不过,由于组织架构和具体思路不够清晰,塞尔维亚的球员们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套路化的配合并不多见。
(图)执着于抢点的前锋,负责拉边传中的翼卫,塞尔维亚的前场站位比较僵化,进攻的活力几乎全部依赖于塔迪奇的盘带。
开场阶段,科斯蒂奇曾多次尝试依靠速度摆脱对手,这名传中高手很快便因为体能下降而消失。塔迪奇不仅能够在中路制造威胁,来到边路后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脚下变化摆脱对手,然而,由于塞尔维亚在前场的阵线拉开地过于松散,队友们鲜有持续围绕这名核心球员进行配合的尝试。
(图)米林科维奇拖后为科斯蒂奇和塔迪奇兜底,塞尔维亚巨人阵的威力并未得到完全释放。
作为塞尔维亚队内身价最高的球员,米林科维奇能够拉边掩护边卫推进,在前腰区域连续用“弹球”助力前锋,还可以作为“临时中锋”前插配合9号球员抢点,这些操作到了世界杯的赛场却无法落实。身旁有着需要大量球权的塔迪奇,身前的弗拉霍维奇和米特罗维奇让禁区显得拥堵不堪,擅长前插的“影锋”米林科维奇只能将主要精力用于防守,早早地被换下场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说约维奇的出场(换下弗拉霍维奇)导致前场活力下降,那么塔迪奇的早退(79’)则让塞尔维亚的进攻彻底失去了灵感,斯托伊科维奇的调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三、中锋阵反噬塞尔维亚后场,“复合型”瑞士成功有道
三名前场球员基本不会回防,整体上又不能以控球来规避风险,塞尔维亚在守转攻阶段几乎无法拦截对手的进攻。球员们匆忙退守禁区后又缺少协同配合,以多防少还是屡次被对手利用简单的配合撕开空间,塞尔维亚后场给人以昔日广州富力防线的感觉,斯托伊科维奇教练组在备战阶段的托大可见一斑。
(图)首战巴西,斯托伊科维奇也曾对防守有过精细部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对垒喀麦隆和瑞士,塞尔维亚的防守漏洞百出,锋线球员的努力填不平后场大坑。
不同于风格强硬直接的塞尔维亚,瑞士在硬朗之余还有很多细腻的元素。由阿坎吉、索乌和恩博洛组成的中轴线兼具速度、冲击力和柔韧性,他们能够带动队友,以局部对抗的胜利影响战局。中路的队友承担对抗任务,老将沙奇里和里卡多-罗德里格斯就能在边路获得发挥脚下技术的空间,两名球员此役均有关键斩获。
(图)自2014年以来,瑞士五届大赛全部小组赛出线,另外一支做到这一点的欧洲球队是法国。
自2006德国世界杯开始,瑞士足球就在持续收获移民后裔带来的红利。过往缺失的脚下缠斗和传切能力得到了提升,身体柔韧性和敏捷性出色的球员能够反哺体系,防守架构兼具硬度和弹性,反击打法也有了很多变化,这是他们能够在大赛中稳定出成绩的基础。“刚而易折”的丹麦和塞尔维亚出局,瑞士成为欧洲二线球队的代表,世界杯淘汰赛迎来了一位难缠的搅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