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9月连续的一周双赛之后,米兰将在世界杯前继续联赛和欧冠的双线挑战。
随着国家队比赛日到来,米兰获得了难得的休憩养生之机。
赛季8月开打至今,米兰整体表现良好:联赛强势依旧,欧冠两轮小组赛后榜首领跑。且对比上赛季不少场次场面不佳的状况,米兰本赛季比赛内容有了极大提升,绝大多数场次都是占据主动的一方。即便是输给那不勒斯的比赛,球队的场上表现也得到了包括萨基在内众多业内人士赞赏。皮奥利的这支球队已经具备了意甲顶级水准,已经得到业界普遍认可。
米兰主帅日前赢得了“内里奥·罗科年度体育人物”奖项,个人成绩再度得到足球业界肯定。
但这并不代表皮奥利对米兰的打造已臻化境,再无短板可以指摘。由于世界杯的相关赛程穿插,22-23赛季的欧洲联赛极其割裂:以国家队比赛日为节点,9月底的这个比赛日之前是第一阶段;到11月世界杯开打前是第二阶段;世界杯后进入第三阶段。三个阶段分割带来的赛程密集压缩对任何一家俱乐部都是极大考验,尤其是米兰这样刚刚打磨成型,阵容厚度明显不足的队伍。德斯特在对那不勒斯比赛中生涩的表现,对皮奥利是一个提醒:密集赛程下要想保证球队战斗力,必须尽早激活轮换球员的状态和发挥。新援融入越顺畅,越能提升球队整体。
如何用活德凯特拉雷?
被视为中场重要引援的德凯特拉雷初步展现了自身的潜质,但和他在布鲁日时期的最佳状态还有不小差距。
米兰夏季新援里,德凯特拉雷花费最高,球迷期望值自然最大。第一阶段赛程中,比利时小将场均送出近3次关键传球,预期助攻0.4次,两项数据均为意甲第一,足证马尔蒂尼挑选他作为球队进攻梳理的核心人物和组织者,堪称目光如炬。但尴尬的是,在两项进攻组织关键数据背后,德凯特拉雷只为莱奥送上过1次助攻,作为组织者而言直接贡献存在明显不足。
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米兰中场球权分配的疑问没有解决。把德凯特拉雷、本纳塞尔和托纳利三名中场放在一起对比,比利时小将意甲场均14次传球的出球频率,和托纳利(35.7次)、本纳塞尔(52.3次)差距明显,甚至低于同位置的迪亚斯(16.2次)。和布鲁日时期相比,德凯特拉雷的触球和传球数(21-22赛季场均33.2次)也有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他在米兰还没有找到布鲁日时期的角色感觉,仍未真正成为这支球队进攻组织的第一人选,他的队内作用和地位仍待提高。
皮奥利在赛前与德凯特拉雷交流。老帅对比利时中场的融入速度表示满意,下一阶段他的发挥对米兰赛季前景而言至关重要。
这和皮奥利的战术打法有一定关系。欧化快节奏高压打法中,进攻组织者的位置越发后置,以获得更从容的空间来完成进攻组织工作。凯西出走之前,他的任务本是借由大量无球跑动完成对防守空间的覆盖,从而解放本纳塞尔不时回撤来作为组织者调度进攻。而在凯西出走之后,他的跑动覆盖任务转由本纳塞尔接替,托纳利更多承担了出球节奏的掌控者角色。由此,皮氏中场搭配的打法里,其实防守能力更优的波贝加和本纳塞尔、托纳利二人更加适配,三人能在完成中场防守的同时,能够通过大范围跑动来为边路进攻扯出空间。而更偏重进攻组织的德凯特拉雷,多少在特性发挥上和托纳利有重叠之处:比如对于球权掌控的需求。
在米兰的这种中场特性下,德凯特拉雷的能力发挥其实已被弱化。他在场上的关键传球梳理,从前腰位置常见的最后一传转化为进攻推进的关键一传,换句话说他的作用更多转变为策动者,而非助攻王。比如欧冠对莱比锡比赛中那次扳平比分的进攻出球策动,就极好地体现了德凯特拉雷的能力和作用。
对萨尔茨堡比赛中,德凯特拉雷的出色分球完成了反击重要一传,同样的一幕在那不勒斯比赛中也得到体现。
德凯特拉雷超越米兰其他中场的一点,在于他具备托纳利和本纳塞尔都没有的进攻组织者出球的细腻属性:能够准确判断传球空间,找到出球线路。换句话说,如果说如今的米兰中场中有人能重现鲁伊•科斯塔的组织神韵,德凯特拉雷最具潜质。
但在现今的足球环境下,纯粹的古典型前腰很难有立足之地,能在8号位和10号位间无缝转换的莫德里奇,才是德凯特拉雷更值得效仿的对象。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比利时小将需要得到绝对的球权比重。激活德凯特拉雷的全盘组织能力,或是改善米兰进攻端把握机会能力欠缺的一大有效方案,但现阶段而言,皮奥利很难舍得拿业已成熟的本纳塞尔加托纳利组合开刀。倘若如是,让德凯特拉雷移位边路或是个最佳的折中方案。尝试过中锋位置的德凯特拉雷已经被证明不具备作为尖刀压制对手终结进攻的能力,尝试作为边路组织者打开进攻通道,既符合皮奥利战术把边路作为主攻方向的习惯,又能够给德凯特拉雷更多空间,该是可行选择。
定位球——必要的进攻强化通道
意媒统计意甲各队的预期进球和实际进球差。
皮奥利在对那不勒斯的赛后承认,进攻问题才是他的第一考量。高压逼抢打法本身就是通过球员放弃原定阵型站位主动压迫来获取球权,在压迫失效的情况下必然会留下防守空当。米兰德比布罗佐维奇的首粒进球,就是压迫打法带来的防守漏洞所致。既然压迫本身就是破坏平衡,自然也不可能指望这一战术能够在攻守间找到平衡,追求进攻效果的极致化,就是皮奥利的必然之选。
和对那不勒斯一战表现出的把握机会能力不足的既定印象相反,意媒统计展示,与米兰前7轮的预期进球总数相比,红黑军团的实际进球数多了6粒,也就是说在进球机会的创造能力上,红黑军团有了长足进步,能够将一些看似不明显的机会转换成进球。
这当然是对皮奥利打造进攻体系的成功证明,而更进一步的体系打造,只能依靠德凯特拉雷这种更精于组织,或是奥里吉这种更精于射术的球员来实现提升。除此之外,要想对进攻再做近一步雕琢,皮奥利能够花气力研究的,只余下定位球一途。
伊布的缺阵对于米兰任意球得分影响很大。上赛季瑞典神塔曾三次利用直接任意球为米兰敲开城门。
定位球进攻能力有限,严重拖累如今这支球队的战术丰富性。尽管从战术细节设计上看,米兰在角球和任意球配合上有过各种想法,但最终都没能形成有效的得分手段。21-22赛季,米兰在三线一共打入82球,其中定位球入球一共12粒,如果刨去任意球进攻中的混战收益,定位球带来的入球收益只能占到米兰整体进球的12.2%。再考虑任意球得分中接近一半来自于直接得分,更多依靠主罚球员个人脚法控制,米兰的定位球进攻战术设计之薄弱,其实和球队如今的联赛顶级序列身份并不匹配。
相对利物浦等豪门在定位球进攻站位上的层次感,皮奥利的队伍显然缺乏利用定位球持续发动进攻的能力。克洛普在红军打造出的多层次定位球落点控制的分层站位,在米兰的定位球战术中难寻踪迹。米兰定位球进攻的常规套路只在第一落点争抢,一旦第一落点皮球被解围,二点进攻最多只能是禁区外胡乱抽射一脚草草了事,少见二点控制后的进攻再组织。
这等精细战术的设计,需要教练对于队内球员特点充分了解,才能针对定位球时的球员站位和任务分解做细致分工。卡佩罗当年曾在罗马有过几套角球战术的人员站位设置——当然依托的是他对罗马队内的球员特性烂熟于心。和米兰一众球员共事3年之后,皮奥利和他的教练组也该和球员产生这层默契,并能够随之进行更细致的战术设计了。
米兰的整体细节中,定位球战术最不欧化,迟早要成为皮奥利专门精研的课题。原因无他,联赛赛场上皮帅还可以凭借实力生吃,到了欧冠要想更进一步,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设计到位。352阵型玩得炉火纯青的孔蒂屡屡在欧战吃瘪,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意化守旧思维太严重,没法在细节雕琢上追上各路豪强。作为意大利中生代教头里欧化打法最成功的一个,皮奥利能不能扛起这杆大旗,就看他接下来如何带领米兰解决问题,更进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