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1西班牙 浅析德国的压迫与防守策略

首轮战术安排的大意与临场调整的保守使得德国退无可退,18年小组出局的阴影还没有散去,球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刚刚取得大胜的西班牙,德国在比赛中打出了非常精彩的德式压迫,最终逼平对手,甚至在最后时刻获得了绝杀比赛的机会。

开场站位,433VS4231

比赛中西班牙拥有更高的控球率,但是德国队却获得了更高的预期进球数。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德国积极的防守主动策略:

-尽可能压缩空间。

-在压缩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压迫,夺回球权。

弗里克在球队防守策略的选择上是明智的,他并没有打算让出球权,他深知球队在球队进攻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球权来提供更多进攻机会。等待西班牙犯错不如迫使他们犯错,压迫是必须的选择。

德国本场比赛的防守策略和压迫方式相当经典。

1.中位防守

西班牙的控球阶段,其后卫线喜欢在高位参与进攻组织。而本场德国防守时的后卫线,并没有退回三区,而是处在中高位防守。所以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两队球员在扁平的中场区域缠斗,人员十分密集,两队的后卫线有时甚至只相距30~40米。

大圈包小圈,可持球人却处于漩涡中心


2.紧密的阵型

紧密型是足球防守中最基础的原则,本场比赛的前60分钟德国做出了教科书式的演绎。4231的阵型,在防线与防线之间,防线上的球员之间的距离都保持得十分紧密。

同上,这张图太能说明问题了


3.守中“放”边与整体移动

紧密的防守当然可以很好的达到压缩空间的目的,但是10个人可以覆盖的球场面积永远是有限的,德国纵向可以中高位防守是因为看不见的越位线限制了西班牙的空间。但是在横向方向上,德国严密的阵型永远只能覆盖2/3甚至1/2的空间。如果西班牙拉开宽度(确实如此),德国就非常被动。

德国并不能覆盖到另一侧的边后卫

足球风格总是在这种时候体现,既然要压缩空间,那就压缩到极致,尽管会有风险。

在中场,京多安、基米希、格雷兹卡三后腰第一次同时首发,就是要分别限制布斯克茨、佩德里和加维,同时,两个边前卫格纳布里和穆夏拉会向中路收缩,制造中场人数优势。穆勒负责切段两个中卫的联系,西班牙的进攻被迫向边路发展。如果边后卫向前传递,劳姆和科雷尔会贴身限制边锋接球。此时德国队的整体阵型已经向这一边靠拢,中场,边路球员将集体压迫西班牙的边路,进行最后的绞杀,这是德国夺回球权最好的时机。

穆夏拉和格纳布里放掉边后卫限制西班牙三中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限制西班牙的横向转移,德国队员平行移动时首先断的就是西班牙球员之间最直接的横向联系,使得其边路出球不得不做出更加危险的传球尝试。

这就是所谓守中“放”边的防守策略,西班牙另一侧的球员确实处于放空状态,可是很多时候,球始无法及时到达他们脚下。


4.间歇式高位压迫

突然的高位压迫是非常有效的,德国压迫的点有两个:

-喜欢冒险出球的门将。

-喜欢回撤接球但是背身和对抗能力不足的佩德里或加维。

加维在与格雷兹卡的对抗中失去球权

这一次回接的佩德里在禁区外丢失球权

德国的高位压迫几乎是人盯人

这种针对性的压迫创造出了几次球权转换,而且进行高位压迫不光是德国,西班牙有时候压迫得更深。

西班牙的高位压迫

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出球体系里都有一招门将大脚找边锋的活儿,然后两边就打出了镜像操作。

乌奈西蒙长传找费兰,后者内切造成科雷尔黄牌

诺伊尔长传找穆夏拉,后者内切造成布斯克茨黄牌

60分钟过后,体能下降+3人染黄+对方中锋上场,德国无法再像上半场一样保持紧密性和高强度对抗,场面逐渐拉锯,机会开始显现。


总结

这里只想分享一下德国的防守策略,以及两队对于压迫的理解和运用。比赛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没有提到,比如两位主帅的换人调整,两个中锋的进球。最后我认为,这场比赛,西德相互知根知底,都不放弃对球权的争夺,是世界杯赛场上的顶级战术比拼,精彩程度不亚于一场1/4决赛。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