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轮比赛,加拿大的表现就相当亮眼。
虽然在攻防两端都还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门前,最后的进攻决策普遍显得不够合理,但在强大的身体素质下,依然给上一届世界杯的四强之一——比利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或许没办法赢,但也不应该输球。
本场比赛,他们又迎来了上一届的亚军得主克罗地亚队,他们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但在第一次参赛的大背景下,终归是要交一点学费。
可圈可点的内容,在第1分钟便已上演:
整个进球过程里,拉林在克罗地亚的两线之间轻松接下大脚球,身边也没有克罗地亚后卫和他争抢一点,而布坎南得球之后起脚传中,克罗地亚球员也没有做出干扰动作。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显示出了克罗地亚球员在开局阶段的懈怠,这让后点的防守队员立刻陷入了二防二的困境。
虽然加拿大只是第二次参赛,但世界杯上无弱旅,更何况是这样一支运动能力出众的球队。
进球之后,加拿大上下自然兴奋。
布坎南依然延续了上一场打爆维尔通亨的上佳表现,面对年迈的克罗地亚中场,他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这样的身体素质优势,其实是遍布加拿大全队的。
在上半场前半段,加拿大充分展现了这种优势,凭借强大的跑动和对抗能力,在球场各处完成对克罗地亚的抢断,从而形成接下来的威胁进攻:
而在同一时刻,克罗地亚只能通过左路打出一些零星的传中,其中不少还会因为身体素质的劣势而被破坏掉:
然而对于加拿大来说,让克罗地亚队打出这样在空阔区域的进攻,已经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了。
球员的身体素质是好,确实有一些球可以靠身体素质挡下来,但当次数累积到一定程度,总会有漏网之鱼出现,就像克罗地亚在20-30分钟区间形成的进攻:
这些进攻,克罗地亚不仅已经打到了加拿大压上之后留下的广阔空间,而且已经打到了加拿大后卫在移动、脚步上的问题。
而在第35分钟,加拿大肋部被打穿:
1分钟后,克罗地亚从另一侧的肋部收获进球:
回过头来说,加拿大确实应该在进球之后适当收缩自己的队形,一方面在于加拿大后卫的平均能力不行,不足以在大空间下保证自己的防守质量,另一方面则在于加拿大的进攻球员,包括布坎南、阿方索-戴维斯等人更擅长纵向的冲击,一旦无法提速,就难以打出有效的进攻。
这一点,对阵比利时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晰。
所以,适当收缩队形,既可以增强防守能力,也可以用不断的推进和反击来消耗克罗地亚球员的体能,尤其是考虑到克罗地亚阵中老将居多,只要等到体能节点的到来,就有希望积累出更具威胁的攻势,从而收获第二球。
然而,早早收获的第一球显然激发了加拿大球员的信心,这让他们在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比如这次进攻被打回头:
先是阿方索-戴维斯在前场没有意义的一打二进攻尝试,结果被克罗地亚断球打出反击,中场和后卫在反复往返中失去了防守能力,后场自然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5分钟后,克罗地亚打进第二球:
而在上半场末段,39岁的哈钦森的疲态已经非常明显:
这一幕,包括两粒丢球,显然都是加拿大在进球后错误的比赛策略所导致的后果。
然而在半场结束时,加拿大还没有被彻底杀死。虽然比分落后,但球员们的身体优势依然还在,所以如果能够及时回到正确的比赛思路中来,比赛依然有悬念。
然而加拿大主帅赫德曼不仅无视哈钦森的体能见底,还在半场换下了加拿大为数不多能处理球的欧斯塔基奥,试图彻底拉满自己的冲击能力。
这体现在下半场,阿方索-戴维斯被推到了前锋位置,布坎南则被拽到翼卫位置上,这显然不是什么正确的决策。
于是,恶果显现。
下半场初段,这一选择还算有些效果:
第56分钟这次中路远射,则基本上是加拿大在本场比赛最后一次有可能修改比分的威胁进攻:
然而在这期间,因为哈钦森的问题没有解决,因为更多的人手被用在冲击上,所以中场空虚的问题还在出现:
最终在第71分钟,克罗地亚打进第三球:
比赛末段,他们将比分修改为4-1:
比赛就此结束。
从比赛的进程就可以看到,输了一个大比分,因此而被淘汰的加拿大并非没有机会,而且也并非没有在克罗地亚身上能打出的优势。
如果好好利用,结果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然而开局的进球显然影响了球员和教练的心态,球队上下都出现了浮躁的情绪,这体现在后场实力并不够强的基本盘上,加拿大采取了过于积极的比赛策略,试图快速打进第二球,结果却在前场的小空间里暴露了自身进攻端能力有限的问题。
由此一点,逐渐引发了中场和后场的连锁反应。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克罗地亚的经验帮助了他们。
开局的松懈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但并非打乱他们的脚步。在相对密集的空间中,克罗地亚球员尽力掩盖掉了他们在身体素质上的劣势,而且在进攻中面对空间广阔的局面,避免了简单思维主导大脑,捕捉纵向空间的同时,注重横向层面的调动和球员之间的换位,由此加大了加拿大后场防守的难度,从而暴露了他们的实质水平。
虽然他们本届的水平也下降了不少,但在堪称新军的加拿大面前,丰富的比赛经验还是帮助了他们拿下了本场比赛。
只不过在前路,还有更大的困难等着他们。